2016年,已經不足10天了。回想匆匆的那一年,世界萬千變化,各行各業也曾經風起云涌,那么切實被人們關注和熱議的又有多少呢?2016年,隨著白熾燈逐步推出市場,
LED照明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不僅在家居照明和辦公照明中興起,更是在汽車照明這一領域挖掘了新的商機。究竟,在2016年備受熱議的LED照明行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熱點呢?
海外并購
近兩年來,中國照明企業海外并購持續升級,更有愈演愈烈之勢,其意圖通過國際品牌優勢迅速布局全球市場,升級加速國際化戰略。2015年,中國照明企業掀起了海外并購潮,期望通過收購國際知名品牌,迅速布局全球市場;進入2016年,中國照明企業收購海外案例成績更為喜人。其中,國際性知名品牌、專利技術性企業等海外企業更受青睞,如飛利浦照明、歐司朗照明、日本東芝等國際照明巨頭,自然是中國照明企業爭搶的對象。
進入LED照明時代,中國照明企業LED技術的逐漸成熟,并擁有多年的資源沉淀,在國內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和行業地位。事實上,在國際品牌強勢市場優勢之下,中國照明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脫穎而出,迅速形成其國際市場地位,其中難度之大毋庸置疑。
供給側改革
5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如今,“供給側改革”已成為社會焦點話題,引發熱烈反響。
“擴大有效供給”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關鍵要素,LED市場充斥著大量低廉、劣質照明產品,滿足不了越來越高要求的照明環境需求,為此,照明企業要擴大“有效供給”,就要修煉好“內功”。未來,專業廠家對產品的研發應結合照明環境方案一起考慮,如何才能讓優質的產品用好、用對,是未來照明產品供給側改革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環節。
互聯網的力量毋庸置疑,產品智能化、物聯化是大趨勢,通過與互聯網的結合挖掘供給側需求是提升產品質量的最有力手段之一。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提供行業平臺解決方案,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定制消費需求,促進整個照明行業“柔性生產”,把“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容納進去。
智能制造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2013年的研究報告,當時在美國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在2015年,在美國低成本地區生產已經變得和在中國生產一樣經濟劃算。更令人震驚的是,到2018年,美國制造的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3%。
這就是我們制造業面臨的局面。經濟體中最核心的就是制造業,是重要的生產部門。服務業都是圍繞制造業而生的,如果制造業出了問題,那么整個經濟就會陷入一個巨大的漩渦之中。所謂資產和資本的游戲,也就變成了無源之水和空中樓閣。所以,無論如何,中國制造企業必須思考轉型。
在國家的推動下,“中國制造”正逐步向“中國智造”轉型。在此背景下,LED產業作為中國十一大新興產業之一,其轉型之路道阻且長。在目前,我國絕大多數LED制造類企業依舊依靠的是人力,設備、機器陳舊、生產線老化現象嚴重,這樣的局面也必將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